新生仔猪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胎儿和新生儿免疫

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系统的所有组分均可在子宫内发育,出生便可行使功能。只不过它们没有成年猪那样高效。由于正常的新生仔猪从未接触过病原,所以它还未对任何病原体产生过体液或细胞免疫。 接触病原后,产生初次抗体或发生细胞免疫应答需要经历7~10 d的时间。

在此期间,抗感染依赖于先天性防御机制和由母猪被动传给仔猪的抗体。对于仔猪而言,由于母猪胎盘的上皮绒毛膜,抗体实际上不会经胎盘传递。母猪胎盘与胎儿血液循环之间隔有数层组织,有效阻断了抗体的运输。母猪同其他大家畜一样,后代是通过初乳被动获得母源抗体的。母猪妊娠末期初乳中抗体被浓缩。抗体大部分完整经过胃肠上皮细胞进入新生仔猪的循环血液中,初乳和常乳中的由母猪传给仔猪的抗体对新生仔猪的存活非常重要。

先天性防御机制

刚出生时,新生仔猪溶血性补体活力很低。溶血性补体活力与初生体重有关,较重的猪血清中补体浓度较高。吃初乳仔猪的溶血补体滴度在出生后最初3周比未吃初乳仔猪的高。有证据显示,由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产生的天然α-干扰素(IFN-α)的水平在出生时较低,以后逐渐升高,直至成年,其中在初情期前后显著增高。

与成年猪相比,新生仔猪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较低。与成年猪肺泡巨噬细胞相比,1日龄仔猪肺泡巨噬细胞的氧化杀菌能力较低,7日龄时,肺泡巨噬细胞的这些功能达到成年时的水平。新生仔猪肺血管内巨噬细胞数量很少,到30日龄时可增加14倍之多。由于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依靠补体和/或抗体对多种感染因子的调理作用,所以吞噬的总效率可因抗体或补体水平不足而降低。有证据表明,猪胚胎的中性粒细胞具有与成年猪水平相当的ADCC活性。 此外,在有大肠杆菌和初乳抗体存在的情况下,新生仔猪的中性粒细胞可以迅速转移至胃肠道。

获得性免疫机制

SPF猪在出生后前几周内,其CD2+、CD4+和CD8+血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出生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母细胞对丝裂原的反应性较低,4周龄时开始增加。黏膜淋巴系统在出生时也未发育完善,几周后开始发育成熟。胎猪外周血液中的NK细胞没有活性,并且在出生后2周内活性一直较低。

新生仔猪被动兔疫

由于母猪的上皮绒毛膜胎盘的存在、仔猪刚出生时其血清中几乎无抗体,从初乳中吸收lgG、lgG2和lgA,母猪初乳中这些抗体的合量比由清中高3~4倍。初乳中lgM的浓度基本与血清相似。随后初乳被常乳取代,常乳中的IgG含量降低5倍,从3日龄直到泌乳未期、1gA始终是时猪乳汁中主要lg。尽管因1g类型而异,但乳汁内大部分lg在乳腺中合成,而初乳中的lg大多来自血清。图片

新生仔猪血液循环中3种主要免疫球蛋白(IgG、IgA、IgM)都来源于初乳。可是IgA比其他抗体吸收率低,这显然是由于猪初乳中IgA是缺乏分泌组分的二聚体IgA。未吃初乳的新生仔猪于肠隐窝黏液中表达分泌组分。由于二聚体IgA和IgM与分泌组分具有亲和力,研究表明IgA和IgM与分泌组分结合在一起并滞留于隐窝的黏液内,故在初乳中吸收率比较低。在整个哺乳期,母猪常乳中IgA也可能与隐窝中分泌组分结合,并提供抗肠道病原体的较持久的保护力。出生后24~36 h,仔猪小肠停止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如果仔猪吸乳正常,吸收率降低的半衰期约为3 h。Lecce 和Morgan(1962)发现,通过肠道外给予维持营养,可使饥饿仔猪小肠吸收抗体的时间延长至5d。因此,仔猪在出生后最初的24~36 h内不予饲喂,仍可受益于初乳的摄入。研究表明,新生仔猪可从肠道中吸收初乳中的淋巴细胞进入其血液循环。24 h后,来自初乳的细胞出现在肝脏、肺、淋巴结、脾和胃肠组织中。与对照猪相比,获得初乳中淋巴细胞的猪对丝裂原的淋巴细胞转化反应性较高。至于这种被动吸收的淋巴细胞是否能从母猪传递具有临床意义的细胞介导或抗原特异性免疫力给仔猪,现在还不清楚。

新生仔猪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科普农夫

发布涉农政策、农业技术、农村热点、农民关注等三农方面资讯

7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新生仔猪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来自互联网公开内容,收录仅供学习使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URL:https://www.ezixuan.com/150347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9月 25日 上午9:49
下一篇 2023年 9月 25日 上午9:49